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1.dyndns.org)(xys.3322.org)◇◇

  评赵南元先生对“挥之不去的真理概念”一文的答复

  翟玉章

  在“挥之不去的真理概念”(见新语丝电子文库,2003年7月17日)这篇短
文中,我总共表达了四个意思。让我们看看赵南元先生在他7月19日的文章中是
如何答复的,以及这些答复是否有道理。

  我提出,“坚持一个信念,就是宣布它是真理。”如果有人提出,“坚持一
个信念,不一定就是宣布它是真理,”那将是对我的反驳。但赵先生并不是这样
反驳我的。赵先生把他解读成:“翟玉章先生的一个理由是,‘真理’的一个好
处是可以被‘坚持’。”赵先生,我上面的那句话是在谈真理被坚持的好处吗?
赵先生接着展开了对我的反驳:“‘坚持’在科学中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品质。
如果有人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或理论,我们要看他的证据是否充足,如果证据不
足,只好继续找证据,或暂时存疑。”说得对极了。只是我没有说过坚持是一个
好品质之类的话,我只说过坚持真理,修正错误(即有所持,有所不持)是好品
质。

  我提出,“坚持真理,修正错误是理性的品质,属于美好的人性。”如果有
人提出,“坚持真理,修正错误不一定是理性的品质,或者虽然是理性的品质,
但却不一定属于美好的人性,” 

  那将是对我的反驳。但赵先生不是这样反驳我的。赵先生的反驳是,“任何
一个有学习能力的动物都会根据行为的成败维持或修正行为方式,这是一种本能,
谈不上美好。”的确,坚持真理,修正错误是动物的本能,至少发源于动物的本
能。但本能为什么就不能有好坏之分呢?自私和同情心都是本能,但大家公认,
自私不是美好的人性,而同情心是美好的人性。顺便说一句,将人性和对应的动
物本能作一个比较,可以看出,人类无论是在发扬方面还是削弱方面都和动物的
表现有很大的偏离。拿坚持真理,修正错误的本能,即求知的本能来说,一方面,
人类通过系统化的过程极大地拓展了自己的知识视野。另一方面,随着知识的进
步,主张绝圣弃智的蒙昧主义也在水涨船高。 

  我提出,“在有些情况下,由于技术或理论上的原因,我们无法直接对我们
谈论的对象进行概括,因而不得不把概括转向那些谈论这些对象的句子(及其真
假)。”赵先生没有反驳我的观点。他只是主张:“毛主席的话句句是真理,也
不是离了‘真理’的概念就无法表达了,也可以说‘毛主席的话都是对的’,意
思是一样的。”既然意思是一样的,那就无所谓了。我可以将括号里的真假改成
对错。但我想指出的是,真理这个概念和对这个概念并不完全同义。对的方法不
一定得出对的结论。后面的一个对可以用真代替,前一个对则不能。结论总是表
现为一些句子(严格说来,是陈述句),当然有一个真假问题。而方法却只有恰
当与否的问题。也许有人会说,那句话中的第二个对也是恰当的意思。那么我要
说,照这样的理解,那句话就是错的了。恰当的方法当然会得出恰当的结论,只
是恰当的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结论。气象台的天气预报运用的是恰当的方法,预
告明天会下雨是一个恰当的结论,即有恰当理由的结论。但天气预报失灵的情况
我们都碰到过。当可用的证据指向错误结论时,理性的人也会跟着错。这就是出
现恰当但不正确的情况的原因。

  我提出,“真理这个概念是和我们的二值思维模式相适应的。”这是这篇文
章中受到赵先生真正反驳的观点。他的反驳对着真理概念寄生的二值思维模式,
因此是一种釜底抽薪式的反驳。他主张,“人的‘思维模式’不只是二值的,甚
至可以说最深层的机制不是二值的,”而且,二值逻辑“也不一定非得采用‘真
理’作为其中的一个‘值’。”关于第一点反驳,我想等赵先生有所展开后再作
评论。关于第二点反驳。在二值逻辑中,我们可以规定句子的值为0或1,正或负,
但它们在这里和真或假是完全可替换的,它们显然不能理解成通常意义上的0或1,
正或负。

(XYS20030720)

◇◇新语丝(www.xys.org)(xys.dxiong.com)(xys1.dyndns.org)(xys.3322.org)◇◇